如何防止数据泄露事件发生 | 企业防止数据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2023-07-25 11:59:59

本文为您提供 “如何防止数据泄露事件发生” 相关的内容,其中有: “企业防止数据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企业防止数据泄露,“内部员工监守自盗”是重点”, “洞察眼MIT硬件防复制U盘防止数据泄露”, “【洞察眼MIT答疑】企业为什么选择加密系统来防止数据泄露?”, “防止数据泄露的秘诀是什么?”, 等内容。。文章摘要:如何防止大数据泄露隐私,如何防止数据泄露事件再发生,如何防止数据泄露?,如何防止大数据泄露

1、企业防止数据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一系列的泄密案件显示,内部员工直接主导或参与商业秘密泄露的占比超8成。企业核心数据以明文形式分散存储,难以管理; 核心数据传输环节合法或非法输出渠道较多,无法有效监管; 核心数据经合法授权带出企业内部环境后,面临对外扩散、泄露的风险; 人员离职时,数据资产可能会被带出公司环境,造成损失。

传统的企业数据防泄密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1. 定期审计数据安全、定期审计数据安全状况,对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的因素进行详细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杜绝。

  2. 加强员工培训:及时向员工传达有关安全信息,加强员工意识、认识和执行安全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发生。

  3. 制定安全政策和标准: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存储位置和访问权限等,对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的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和限制,防止数据泄露发生。

  4. 加强网络安全,建立防火墙和安全策略,限制外部连接,定期更新系统补丁,实时监控网络流量,以及加强密码安全,防范外部攻击和未经授权访问。

  5. 安装杀毒软件,对公司服务器进行定期扫描,屏蔽病毒、木马、间谍软件的网络传播,避免数据泄露发生。

对于企业来说,繁琐的防控流程对于管理上的疏漏防不胜防,文件透明加密技术已经被运用到很多企业的防泄密工作中。 在选择加密软件的过程中,有一款功能全面的透明加密方案,受到了很多企业管理者的青睐。 洞察眼MIT数据防泄密系统,稳定性好,功能实用,能满足企业日常办公文档、图纸数据的防泄密工作。操作简单实用,软件管理端客户体验极高。

事前防御:进行数据识别和梳理、进行数据分类和分级、实现人员岗位与数据权限的匹配、制定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制定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方案、进行人员保密意识培训。

事中控制:核心数据强制加密控制、核心应用系统 核心应用程序、终端数据智能防泄漏、USB 控制、打印控制、外发控制、文件水印、屏幕水印、移动端数据安全保护。

事后审计:违规操作行为审计、数据泄露事件审计、改进数据外发流程、改进数据管控措施。

2、企业防止数据泄露,“内部员工监守自盗”是重点

编辑推荐

洞察眼MIT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企业内部数据保密专家!防止员工私自拷贝数据、防止员工离职外发数据泄密!实现企业内部文件只允许内部环境流转使用;未经许可,私下将文件带离公司内部环境,将无法打开使用,显示为乱码!

对于外发给客户(第三方)的文件,可控制对方的打开时间和次数等限制!同时可设置对员工电脑文件自动备份,防止恶意删除造成企业数据的遗失!从源头防控企业数据安全!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万物互联、企业个人数据等趋势的不断推进,数据已经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然而,数字经济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数据泄露事件也在持续高频发生。

对于企业表示来说,目前的市场竞争很大一部分与数据所有权的竞争有关。数据收集规模大的公司通常拥有大量覆盖各个领域的移动应用。例如,腾讯开发了516个移动应用程序,使其能够在安全、社交、新闻、音乐和游戏等许多领域的数据收集中发挥优势。是的,表示,数据保护关系到整个公司的生存。

但是,企业数据泄露事件通常是由组织内的员工或领导引起的。如何应对这种“内鬼”数据泄露已经成为企业网络安全的难题。

如何防止企业内部数据泄露?

事实上,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问题早已司空见惯。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类线上服务,包括电商、出租车出行、人脸支付等。都与用户的个人信息紧密相连。一旦数据墙被攻破,公民信息将失去保护,各种违规行为随之而来。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行业内公司不断完善用户数据安全的“墙防护”,相关部门和个人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举报也在不断加强。但这仍然没有阻止堡垒从内部被攻破。

近年来,内部人窃取数据和非法销售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特斯拉,前成员工马丁特里普窃取“数十张关于特斯拉"制造系统的机密照片和视频。张晓浪, 苹果公司前员工,在参与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时,凭借职务之便,通过“广泛的内部安全和机密数据库访问权限”非法获取大量机密数据信息;台积电担任技术副总裁10年,非法窃取保存机密研发16纳米、10纳米等机密文件。

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并非罕事。从希拉里克林顿, 斯诺登,“鬼门关”到SWIFT、泰国自动取款机,大部分都是“自己人”在捣乱。根据波洛蒙研究院的调查,内部员工的无意行为是最常见的内部威胁形式,占数据泄露事件的64%,而外部攻击仅占数据泄露事件的23%。

“内鬼”造成的数据泄露几乎已经跨越了所有生产生活行业。在教育培训行业,很多家长被教育培训机构的销售电话骚扰。这些教育培训公司为了拓展业务,铤而走险,在接收学生后非法获取家长个人信息。在家装、房产中介、房地产开发行业、酒店行业,无锡倒卖公民信息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2020年3月19日,某装修公司营销人员李某,在网上聊天群买卖无锡多个小区业主个人信息,转卖公民信息500多万条,涉及建筑物名称、业主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楼号、房产面积等敏感私人信息。

但最严重的问题是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业。银行是人们最依赖的机构之一,但也是各种“内鬼”的滋生地。“暗网”泄露的个人信息中,超过60%来自金融行业。

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某证券机构获得了一张资本超过50万元的优质股东信息页面截图。页面显示有25969条数据,定价168美元,包含姓名、开户证明号、性别、年龄、产地、手机号、浮动盈亏等9个数据维度。

根据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评估中心的数据,重要信息被黑客窃取和内部员工不当泄露的比例为1: 99。消费者黄金协会咨询了几位询问流水的黑产品从业者。有人说“数据来源于银行后台,可以打印出来。”

一位曾经在商业银行担任一线柜员的员工也表示,自己银行的柜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随意查看客户的交易流程,无需授权,只需进入后台系统即可。河南理工大学对郑州商业银行300名客户经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60%以上的客户经理所在银行没有建立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不知道客户信息的范围;70%的客户经理认为银行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过于原则性,没有覆盖客户信息收集、整理、推广和使用的各个环节;90%的客户经理认为客户信息主要掌握在客户经理手中,所在银行没有统一的保护措施,工作调动可以随意带走客户信息,没有任何限制措施。

是的,表示,在任何行业,信息安全管控不严,都为“内鬼”泄露个人信息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如何应对这种“内鬼”数据泄露成为摆在企业网络安全面前的难题。

拒绝“内部人员窃取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个人信息泄露约有55.3亿条。平均每个人都有4条相关个人信息泄露,车辆、房产、地址、职业、年龄、电话、身份证信息等频繁在黑市流动。

国内知名信息安全团队“雨攻集团”在去年10月份发布报告称,一年半时间,多达8.6亿条个人信息数据明码标价出售,个人数据基本裸奔。大量数据被窃取,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隐患。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公民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行业内公司不断完善用户数据安全的“墙防护”,相关部门和个人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举报也在不断加强。

即便如此,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仍时有发生。由此可见,保护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和技术力量的支持,还需要相关企业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行业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舆论监督视角的拓展。

一方面,需要确认企业对客户数据泄露事件的责任。也就是说,公司的“内鬼”、黑客的外部攻击等造成数据泄露的情况后。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因为它对数据负有安全责任。虽然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可能很难找到相应的责任人,作为数据管理者的企业很容易找到,用户可以要求数据管理者承担责任。

《国家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经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保护网络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被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也就是表示,虽然企业也可能是数据泄露的受害者,但如果不履行企业网络安全保护义务,仍然要承担包括行政处罚责任在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确认将有助于企业更加重视内部数据安全控制,防止数据从内部被窃取。惩罚机制的存在让企业感受到危机,然后才会真正重视数据泄露,彻底清除“内鬼”。比如在国外,企业在泄露用户信息后将面临天价罚款。2019年,脸书因用户信息泄露被罚款50亿美元。

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要从根本上解决信息泄露问题,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建立可信的身份认证系统、安全态势感知、先进的威胁终端监测和应对等。

从可信身份认证体系来看,身份认证与业务场景密切相关,不同场景对身份认证的力度有不同的要求,包括身份管理、访问管理、高级认证、身份威胁分析、特权账户管理、堡垒垒球机、互联网访问认证、网站统一认证等方面。

防范“内鬼”最常用的方法是“4A”,通过对it系统的账户、认证、授权、审计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解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如何”等问题。安全态势感知可以利用人像、上下文感知、威胁情报、专业操作等技术和服务,实现内部威胁发现的高命中率。并智能地与安全保护设备协作进行实时控制。人的自学习安全基线驱动灵活授权,实现事后、事中、事前的自动智能控制。

高级威胁终端监控和响应就像是终端行为记录的高清摄像头,可以将内核状态和用户状态的详细记录汇总到服务器进行关联分析和高级查询。

此外,在个人隐私和信息泄露的可能环节中,信息要通过技术匿名化,只能通过系统识别,不能通过行为人识别。例如,洞察眼MIT系统数据加密系统(DEM)是一种主动预防数据泄密技术,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数据加密保护,限定加密数据运行在指定网络环境内,非法拷贝或外发公司文件,将无法打开使用;同时保持用户执行业务流程的能力,从而防止用户滥用盗取敏感数据。

最后,对于员工来说,利用职务之便侵犯用户权益,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赖以生存的行业和企业,也会伤害到自己。无论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员工都要始终坚持用户信息安全优先。

显然,数字经济的长治久安,不仅有赖于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严格彻底的市场监管,更有赖于每个企业和组织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合适的培训方案、安全应急处置方案和法医分析方案,而不是因为潜在的安全问题而拒绝“内鬼”在这个温床上肆无忌惮地行动。[来源:网易号:陈根]

3、洞察眼MIT硬件防复制U盘防止数据泄露

    近年来,涉及国内外大企业的信息泄露事件,企业商业信息泄露,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机密外泄事件并不罕见。忽视数据安全的严重后果无法恢复。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安全管理,商业秘密和泄密预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旦泄露,将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

    因此,企业防止数据泄露,防止企业文件泄露已成为企业网络管理的重要方面。

    目前,有许多机构需要信息安全和计算机文件安全管理,并选择硬件加密U盘。 硬件加密的USB闪存驱动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产品,它对闪存驱动器的内容具有加密和解密保护。

    在各种加密硬件中,洞察眼MIT防拷贝U盘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密硬件。这种硬件不仅用于保护各公司的机密文件,而且还用于一些教育培训学校和音视频媒体公司,它还肩负着保护公司重要机密的任务。由于这种硬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复制,以及屏幕捕获等,一般暴力完全无法获取U 盘的内部信息,因此有了这个硬件,一些企业管理者就无法窃取公司机密。

    防破解专业加密,内置硬件加密芯片,透明加密,存储数据后无法完成加密,读取时需要输入密码验证。 有些具有一些特殊功能,例如单独的密码按钮,或者在输入错误密码一定次数后可以自动销毁磁盘中的所有数据。

    虽然加密磁盘的主要加密技术分为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但硬件加密技术安全性高于软件加密,因为它需要通过物理方法实现加密和解密功能,所以不可能对其进行暴力解密。

标签: 视频课件加密防复制 加密U盘 防拷贝U盘 防复制U盘 防复制系统

4、【洞察眼MIT答疑】企业为什么选择加密系统来防止数据泄露?

【洞察眼MIT答疑】企业为什么选择加密系统来防止数据泄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安全的防范应用,网络化办公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企业数据安全的防范问题,传统的设备采用被动式响应防御,不适于内部局域网管理,企业要么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去适应这种变化,要么便需要寻求专业的数据加密系统来加以防护。

加密系统可以对公司重要文件进行主动加密,不仅仅是防止外来人员的窃取,更多的是防止内部人员的主动泄密,全面保护文件安全。同时管控内部员工的上网行为,提高办公效率。洞察眼MIT加密系统采用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现有的终端系列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增强,让企业管理者能够对终端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始终在可控状态下运行,从而从根源上有效抑制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最终达到防止内部用户以及外部用户攻击的目的。

洞察眼MIT加密系统加密技术兼具加密文档、权限管理以及安全网关控制,加密透明无感应,文档权限管理更加细致,企业无须改变原有的应用,也无须改变文档的流通习惯,可以很好保护机密文档在企业内外的使用安全,帮助企业搭建符合安全法规要求的信息保护体系。

5、防止数据泄露的秘诀是什么?

数据泄漏的威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仅在前年,就有72% 的数据泄漏针对大型企业受害者。数据泄漏不仅使企业损失数百万美元,而且还会影响公司的客户信任度。在数据泄漏之后失去客户信任可能比违规本身更有害,甚至许多企业在发生重大数据泄漏事件后被迫永久关门。所以难怪即使在经济低迷时期,数据安全支出也会继续增长。

但是要是能够运用一款全面的数据防泄漏工具,就意味着能够避免与数据泄漏相关的成本和停机时间,从而节省了数百万美元。作为一款监控软件,洞察眼MIT系统数据防泄漏系统是一种基于端点的 DLP 解决方案,能够监控正在使用的数据。通过一个简单的三步流程,您可以通过监控和跟踪用户的数据使用和行为,并在管理员的行为使企业面临数据泄漏事件的风险时向管理员发出警报,从而防止数据泄漏。

第 1 步:分类和标记敏感数据

数据发现和分类是识别数据保护漏洞的任何 DLP 软件的基石。洞察眼MIT系统的DLP不依赖于关注外部数据事件的传统数据发现,而是使用主动、实时的监控方法,它可以自动地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级加密管理。而且可以实时监控电子邮件、网站使用情况和文件共享等动态,为数据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层。洞察眼MIT系统的DLP分类无需在每次移动、编辑或共享数据时重新分类数据类型,而是支持通过数据标签对数据进行即时跟踪。

第 2 步:定义行为策略和规则

在洞察眼MIT系统中设置行为策略和规则会告诉相关人员如何处理数据和规则违规,并建立其他边界以防止数据处理不当。还可以对用户采取措施来限制他们访问数据的能力。根据违反规则的严重程度,可以警告、阻止或完全禁止用户访问数据。

第 3 步:调查和分析员工行为

虽然数据分类和行为策略在洞察眼MIT系统的 DLP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使用洞察眼MIT系统防止内部数据泄漏的最佳方法是电脑监控,他可以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员工的屏幕与上网行为,真正做到保质保量的安全。

结论

洞察眼MIT系统的DLP策略会实时跟踪数据使用情况。通过监控员工及其数据行为,不仅可以防止意外的用户造成的数据泄漏,还可以在他们能够泄漏公司数据之前识别潜在的内部威胁。由于数据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因此企业必须努力确保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尤其是防止人为或用户错误。通过这三个步骤,企业可以使用洞察眼MIT系统防止数据泄漏,并使自己免受与员工相关的破坏性数据泄漏事件的影响。